“第四次石油危机”会来吗

  美欧等国宣布石油库存充足,沙特答应启动闲置石油产能,国际能源组织承诺必要时释放应急石油储备一同发力,纽约市场盘中一度突破100美元/桶的原油价格25日终于应声下落。不过,世界显然被吓了一跳,因为伴随着中东乱局,油价已创两年半以来的新高。这让不少人想到已经反复了三次的石油危机。现在,中东乱局无人知道还要扩散到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大病初愈的世界经济仍然弱不禁风。高油价一时降下去,谁敢保证不重破100美元?有媒体质疑,那些经济复苏步子还没迈出多远的西方国家,在中东国家的乱局中“选边站”时,是否一直清楚“这里是中东”?而世界是否要再次为西方的选择埋单?
  石油危机再次上演?
  国际社会对石油供应的担忧促使欧洲与沙特阿拉伯25日展开了一场“积极对话”,讨论如何弥补利比亚动乱造成的供应短缺。此前,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自2008年10月以来首次破百,24日恐慌性购买推动全球基准———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接近每桶120美元。据报道,沙特官员对与会的欧洲各国政府和企业代表表示,沙特尚未决定是否增加本国产量,但如果形势证明沙特有必要这么做,“我们便会增产,没有任何问题”。英国《金融时报》称,这是迄今为止欧佩克最大产油国准备增产的最清晰信号。
  更为“积极”的是国际能源组织。该机构24日称,准备释放应急石油储备,最多可以满足成员国145天的进口需求。而美国、意大利、英国等国也纷纷表示,当前石油库存充足,能够应付供应中断局面。《华尔街日报》称,事实证明,利比亚原油产量已下降了75%。在得到这些“保证”之后,国际油价随之回落。
  弥漫在各国的忧虑情绪却未就此散去。俄罗斯《报纸报》援引“福瑞斯”分析师安德列基尔金的话说,目前的形势让人害怕发生第四次石油危机,这将对世界经济造成致命打击。1973年由第四次中东战争引发的石油危机导致二战后最为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1979年至1980年底,石油价格成倍暴涨。10年之后,美国对伊拉克开战使得油价再攀至高点。
  英国《每日电讯报》认为,这次很有可能比1979年的形势更为糟糕。报道援引巴克莱资本的石油研究负责人保罗豪斯尼尔的话说,“当时只是一个国家的革命,现在多个国家同时出现问题。世界只有每天450万桶的额外生产能力令人不安。”德国《图片报》称,石油价格已经成了全球经济的“毒药”,很多政府甚至因此倒台。
  “在许多经济体刚刚走上复苏之路时,一个新的石油危机对全球来说,尤其不适宜。”德新社25日表示。日本野村信托银行预测称,如果中东危机继续扩展,每桶石油价格可能高达220美元,这将使全世界经济复苏“戛然而止”。有经济学家认为,尽管有人预测今年下半年石油价格有可能下降,但每桶石油价格每上升10美元,就将使GDP增长率降低一半。南非《邮政卫报》呼吁说,油价攀升警示我们停下来思考,上世纪70年代初以来的几次主要经济萧条,都是以石油价格飙升为前兆,如今我们“前景黯淡”。
  英国《独立报》25日的评论文章称,“现在我们终于看清楚,对石油进行浮士德式交易的愚笨”。世界早就告诉我们:全球经济过于依赖那些来自世界上最不稳定地区的能源,无疑是灾难性的。几十年前西方国家和中东政权达成的交易,将令整个世界收获苦果。
“这里是中东”
  “你要谨慎许愿”,英国《每日电讯报》25日提醒说。该报道称,经历过局势并不明朗的起始阶段后,西方领导人普遍对席卷北非和部分中东地区的抗议浪潮表示欢迎。但在鼓励当地人自主掌握其命运的言辞背后,已经无法掩饰他们日渐严重的担忧:我们的石油还安全吗?
  美国《大西洋月刊》24日一篇文章的疑问大概是使多国领导人挠头的问题。文章说,总体来说,更多民主对全球经济有着积极作用,因为更多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买卖和创新。但在中东,为什么同是争取自由的举动结果却如此迥异?答案是:这是世界石油的主要来源地,这里是中东。英国路透社25日援引法国巴黎银行分析师的报告称,“所有有关石油价格走势的常规判断都基于供给因素或其他经济变量,但在这儿,判断方式需要改变”。
  美国《纽约时报》对此种分析表示赞同,称大多数分析家对中东民主运动对经济的影响预估不足,事情发展正远远超过人们最初的预计。而如今更难的是判断下一步走向。美国可能不得不准备为这一失误埋单了。该报道认为,美国经济的复苏举步维艰,不稳定的中东局势会拖慢其前进的步伐,而油价的攀升则是直接的“雪上加霜”。曾任驻欧美军副司令的查尔斯瓦尔德给出更为具体的损失数字是,每桶石油价格每上升10美元,就意味着五角大楼多支出13亿美元。
  德国《世界报》题为“没有理由恐慌”的文章称,其实利比亚石油市场的重要性非常有限,仅占全球石油产量的2%,沙特才是石油市场的“一盏灯”。据《金融时报》报道,沙特保留了每天400万桶左右的富余产能———这是利比亚总产能的两倍多。
  然而,CNN称,该国石油部副大臣萨尔曼王子此前的表态,让人们对沙特是否真的会采取措施平抑油价感到担心。萨尔曼说,利比亚的形势还不足以迫使该国增加石油产量。美国欧亚集团的石油分析师格莱格普瑞迪分析称:“这一生硬表态不符常规,暗示沙特内部存在的不同意见将推迟该国对利比亚石油停产做出应对措施。”而且,维基解密最近发布的一份来自美国外交官的电报称,有关沙特石油储备的官方预测以及他们满足国际市场长期需求的能力被大幅夸大了。
  英国资深经济和商业评论员杰里米华纳在其专栏文章中表示,最初,人们认为海湾富油国和突尼斯、埃及等贫困国家不同,但这一理论很快被证明是错的。在沙特,即便国王阿卜杜拉紧急作出为教育、医保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60亿美元的决定,还是没能收买一心想要争取自由的反对者。以前,西方之所以在支持很多石油出口大国独裁政权上心照不宣,是因为无论如何,他们至少能保障能源市场的安全。然而,这种安全已经被席卷该地区的抗议浪潮冲击得不知踪影。
 “最大的问题是恐惧”
  尽管利比亚乱局拉高了油价,但位于德国基尔的世界经济研究所主任克劳斯于尔根认为,这还并不能说明石油危机来临。他在德国《法兰克福汇报》题为“最大的问题是恐惧”的文章中分析说,随着石油价格升高,各国利用其他能源的渠道增多。总体来说,世界危机轻易降临的时代已结束。除非主要产油国发生内乱,特别是沙特出现问题时,石油危机才可能成为现实。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也认为,现在还说不上新的石油危机。中东乱局只是油价上涨的一个因素,美国继续采取的量化宽松政策也是推手。
  那么,油价到达多高才会影响经济增长或带来不可接受的通胀压力?美国经济学家在《华尔街日报》发布的一项调查认为,油价到达127美元/桶时会损害经济增长。而中国发改委2009年发布的成品油管理办法中,划定的红线是130美元/桶。
  对于亚洲而言,《金融时报》认为,更高油价的影响不是一刀切。大赢家是那些石油生产国,即马来西亚和印尼,大输家是进口石油的经济体:韩国、泰国、台湾地区和印度。而最令人惊讶的是,油价对中国经常账户影响很小。该报道说,中国是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也是石油进口大国,因此你也许会认为油价将产生更大影响。但 据巴克莱资本的研究,油价为每桶90美元时,中国经常账户盈余占GDP的比例将为4.6%,油价为每桶110美元时,这个比例为4.4%。对于一个耗油大国来说,中国似乎能够很好地避免能源成本上升的影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丁一凡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提醒,现代经济是“石油经济”,与油价相关的不仅限于汽油、柴油价格上涨带来的运输和交通成本增加。粮食生产需要的化肥、建筑需要的各种管材、服装需要的化纤等都依赖于石油,因此油价上涨可能导致的全面通胀值得警惕。
  汇丰银行专家佛瑞德诺依曼说:“亚洲经济增长对原油价格的敏感程度,远低于世界其他地区,但那恰恰是问题所在:如果亚洲在价格那么高的情况下继续快乐地购买石油,油价就存在不能快速回落的风险。面对又一轮零售价格冲击的美国消费者,将减少前往购物中心的次数。最终这一切会绕回来影响亚洲。”

(据 环球时报)

信息来源: 
201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