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至11日,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与战略合作高校“2024年战略合作高校合作项目验收及开题暨战略合作研讨会”在大庆成功召开。物探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立歆出席会议并作总结讲话,副院长刘定进主持会议。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北京)、同济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东北石油大学等7所高校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
王立歆在总结讲话中高度评价会议成果,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一要提升站位,深化合作,担当国家战略力量,落实中石化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职责。下一步需发挥校企各自基础与应用研究优势,加大国家级项目联合申报,共同扛起“为国找油”重任。二要贴近需求,推动科技转化落地,重点攻关制约油气增储上产和降本增效的物探难题,如全波场地震、井地联合、海域勘探等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落地。三要面向未来,打造物探新质生产力,支撑中石化构建油、气、新能源“三足鼎立”格局,“十五五”期间将重点布局深部地热勘探开发和CCUS监测技术,形成一体化解决方案;同时全力推进智能物探技术攻关(如牵头申报集团重大项目群,推动地震采集处理解释全流程智能化变革)。期待与高校在创新攻关、人才培养及高水平平台建设上深度合作。
王立歆强调2025年是关键之年,校企需携手攻坚克难,共同推动物探技术进步,支撑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
物探院规划所做《物探院“十五五”技术发展方向与下步需求》报告,围绕“软、硬、深、山、海”五大方向,聚焦π-Frame、iSeisMountain、5G节点等自主研发成果,揭示超深层分辨率不足、山前带静校正难、OBN模块缺失等核心瓶颈;强调智能化(AI4S)和油藏一体化(地质+AI模型)发展方向。
会议期间,各战略合作高校系统展示了其优势学科的前沿研究进展与创新成果,深度剖析了地球物理领域的关键挑战,并为物探院的技术发展、难题攻关及产品升级贡献了宝贵建议。在技术交流环节,来自7所高校的14位青年学者分别就OBN、微地震、VSP、测井、地震沉积学等领域的研发与应用成果进行了汇报。与会专家围绕校企合作模式的深化与未来方向展开了热烈研讨,达成多项共识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