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一人一事】困境不困行,专家领新航——记高级专家王昀引领iSeisMountain软件的破局与新生

核心技术自主化是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物探技术领域,石化地震采集软件长期受制于人,成为制约勘探效率的“隐痛”。2011年,王昀带领团队踏上自主研发之路,以“从零突破”的勇气直面技术空白、人才断层与资源匮乏的多重挑战。十三载耕耘,从实验室代码到油田现场应用,从两人坚守到十余人协同攻坚,iSeisMountain系统的成长轨迹印证了一条朴素的真理:科研突围没有捷径,唯有用坚持回应质疑,以实干填补鸿沟。iSeisMountain的从无到有历程不仅记录了一项技术的诞生与蜕变,更体现出科技工作者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信念与担当。

扎根技术,厚积薄发

2011年,物探院成立初期,王昀带领团队投身地震采集软件研发领域,目标直指打破技术垄断。彼时,中石化采集软件设计领域基础薄弱,团队面临技术储备不足、人才短缺、资金匮乏等现实挑战。初期研发进程艰难,成员几经流失,最终仅剩王昀与其徒弟坚守岗位。面对困境,王昀提出“务实创新、需求导向”的核心理念,以“双复杂”地震地质条件为突破口,深入油田一线调研用户需求,逐步搭建软件基础架构。在“科研生产一体化”方针支持下,王昀主导的采集技术与软件创新工作室成立,吸纳了一批技术骨干。至2024年,团队完成iSeisMountain v4.0版本系统核心模块开发,初步实现高效地震数据建模与采集设计功能。这一时期,团队累计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2项,发表核心论文12篇,软件著作权20余项,为后续突破奠定技术基础。

成果转化,服务产业

2019年,iSeisMountain系统首次入选中国石化油田部EPCP采购目录,标志着研发成果正式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依托物探院平台支持,王昀团队规模不断扩大,形成覆盖算法研发、工程应用、技术支持的完整链条。一体化攻关加速软件迭代优化,针对性地开发了复杂地表、深层勘探等场景解决方案,论证精度与系统稳定性显著提升。

截至目前,iSeisMountain已在中石化10余家油田企业部署超百套,累计运行时长突破1万小时,为中石化地震采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持续创新,笃行致远

王昀团队历经十三年的不懈努力,从技术攻坚的艰难突破到产业落地的实际应用,深刻诠释了“自主创新需久久为功”这一真理。未来,团队将以智能化、一体化为方向,推动iSeisMountain向全流程勘探采集平台升级,为中石化地震采集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正如王昀所言:“科研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方能以技术自立回应时代需求。”


信息来源: 
2025-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