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均海拔超过5000米的西藏羌塘无人区,一支由处理解释中心的高厚强、王志纬、王豆豆、江鹏四人组成的前移突击队已经连续工作将近一个月了。每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刺破羌塘的冻土,前移人员们早已开始了紧张的数据处理工作,从最初的血氧70、心率130的艰难适应,到现在各项指标趋于稳定,他们用石油人的坚韧在雪域高原书写着新时代的找油故事。
“小王,新的节点仪数据到了,准备加到机器里尽快分析一下有没有异常,晚上之前做好反馈记录。”早上八点钟,高厚强副经理接过小队的数据,一天的前移处理工作也照常展开。在这个连呼吸都困难的“生命禁区”,他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此次5000米高原节点仪采集,高原地震特征及处理手段也无从参考,高厚强带领三名处理人员凭借多年的处理经验,组织流程,测试参数,质控结果,一步步开发完善针对高原节点采集的前移监控处理流程。从开始到现在仅过去两周,一套高效完备的监控处理流程已经形成,保证采集的质量。
“高经理,数据检查完成了,今天的空道比昨天少了一些,噪音异常,空懒道已经反馈给施工组,数据已经转交给豆豆开始预处理和叠加。”带着吸氧装置的王志纬完成原始数据的检查质控,反馈记录之后,已经是下午三点钟,由于高原反应每隔几小时都需要吸氧来保证心率血压指标的正常,检查完数据之后王志纬经过短暂的休息和吸氧之后,穿着厚厚的棉服去到采集队部,开始和采集队技术人员反馈确认异常情况。
晚上8点钟,数据处理的王豆豆正在进行速度分析工作,窗外寒风呼啸,夹杂着雪花,不知不觉间板房已经被白雪覆盖,两个取暖器也无法完全抵挡这刺骨的寒意,“来,水烧开了,大家都喝点热水暖和一下,捂捂手,高原的晚上真冷啊!”新员工江鹏给大家倒好热水,也开始一起点速度,翻数据,这个95后小伙子已经快速融入了团队,成为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
晚上12点钟,高厚强揉了揉疲惫的双眼,看了看时间,“已经这么晚了,大家要休息了,都说了十点大家准时休息,又忘了,高原工作健康最重要,不能再熬夜了,快,大家测一下血压,心率,血氧,有没有不舒服的情况,抓紧时间休息,没有干完的工作明天早上再干。”王志纬打趣的说“我来的时间最长,已经是老兵了,之前沙漠前移的时候哪天不得到一两点,你们先休息,我还有几分钟这个流程就完了,发上偏移我就去睡。”“不行,健康最重要!”高厚强把每个电脑屏幕都关了,“强制”带大家去帐篷休息了。
高原的夜晚静谧深沉,寒冷空旷,净化人心,板房外贴着大红色的标语“改变不了海拔就砥砺忠诚,改变不了缺氧就锻造精神。”格外醒目。这群物探先锋正如雪山之巅的星斗,在这片离天最近的土地上用专业与坚守诠释着新时代物探人的铁军精神。